正文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石化街道办事处2023年工作报告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默认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

2024年01月25日 来源: 上海金山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石化街道办事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立足品质提升促发展,努力创新社会治理,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个有花有海、有光有爱的社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年来,顺利通过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街道评审,城运中心荣获上海市热线系统立功竞赛工单办理地区组集体奖,综合执法队荣获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立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柳城居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辖区1家企业荣获国家级荣誉、3家企业荣获市级荣誉、7名个人荣获市级先进。

(一)全力以赴推动共治共享,社区活力持续增强

共治合力有效凝聚。用好居民协商工作坊等群众工作方法,将一批社区达人、能人、贤人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单位、教育联盟、金融联盟等作用,推广商业街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以“爱在山鑫”“约在东泉”为主题,分别在山鑫、东泉开展特色社区打造,以法治为引领的“协商共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成效不断凸显,“人人争当志愿者,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启动楼组会客厅打造、特色楼组创建、社区微更新、自治赋能等9个社区治理项目,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减负赋能提质增效。按照基层减负工作要求,清理规范居委办公场所对外挂牌37块、室内挂牌74块,调整功能性指引牌26块。规整各类操作平台和系统,提升村居一体化平台在居民区运用的质效。全面梳理台账,合理压缩本级部门对居民区台账数量及上报频次。制定《石化街道精简完善居民区考核工作的方案》,形成由“群众评价+平时成绩+特色工作”的居民区考核评价框架。坚持减负不减服务,持续完善居委会“8+3”错时工作制,在12家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实行“一门式”为民办公服务。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立“街道领导+责任部门+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的多级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协商平台。加强经济小区服务能级,积极走访平台、重点户企业,提高入驻企业质量,全年新招企业1053户、同比增长16.5%。挖掘辖区内楼宇资源,建立完善“一楼一册”动态信息库。提高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工作质效,做好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评估及分析工作。打造“啄木鸟”法治体检品牌,编撰企业“法治体检”实操手册,成立助企公共法律服务专班,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制化营商环境。

(二)用心用情回应人民期待,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

民生保障基础夯实。完善睦邻中心布局,第五睦邻中心正式运营,第六睦邻中心完成建设,实现辖区六大片区睦邻中心全覆盖。多措并举推进“一网通办”,业务总量居全区前列,实现无差评。完成受理中心新址建设,推动公安受理嵌入受理中心服务大厅一体化办公。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召开招聘会、直播带岗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746个。新建4个助餐点,助餐点总数达到16个。呼应新兴领域需求,开辟“骑士驿站”等一批服务阵地,为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新兴领域行业解决痛点堵点问题。顺利完成街道红十字会换届工作。强化双拥和退伍军人工作,成功创建金山区爱国拥军模范街道。推动辰凯卫生服务站搬迁,并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中医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老服务做亮做强。应对老龄化,从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行动、宣传”五方面升级,打造“爱心点名”行动2.0版。开展“亲伴一小时”等优秀志愿者赋能行动,持续深化“孝”“爱”“智”“安”行动。创新数字助老“爱·多一点”品牌,推动五色关爱圈人群个性化点名服务和需求的精准对接。开展“天伦乐满堂 白首永相随”金婚夫妇摄影留念活动,共计为46对金婚夫妇拍照。在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立上海市首批老年心理关爱点。共有772名志愿者服务2818名对象,已累计点名240余万人次,通过特殊案例紧急处置流程,对55名突发疾病的老人进行了紧急处置。

群文活动硕果累累。广泛开展“有光有爱有温度 品质提升促发展”、“滨海花盛开 墨韵染书香”、沙滩趣味运动会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全民健身的氛围愈加浓厚,“衔石填海 崇德向善”的社区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体)获2023年金山区群众文艺创作实践活动“组织奖”,作品《在您身边》获“优秀群文新作奖”、《赞赞新时代》获“群文新作奖”。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在区域劳模工作室内设立麦秆画教学点,在合生居民区打造熊国瑞麦秆画工作室。在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建成首家“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补齐了老年健身体育设施短板,为社区长者开展体育健身创造良好条件。

(三)标本兼治改善城市品质,建管水平日趋精细

环境面貌持续提亮。巩固国家卫生区和文明城区成果,积极创建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道和上海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道。建立“党建+网格+微环境”区域联动工作机制,围绕日常环境整治,开展“月月有行动,一月一主题”集中行动12场次、参与志愿者9835余人次,每月一次的卫生大整治成为了新风尚。持续深化垃圾分类闭环管理应用,完成168个点位的全覆盖物联建设,全面使用装修垃圾预约收运系统,完善规范装修垃圾清运流程。在合浦、十村等居民区增设创意墙绘,深化“墙上有画、路边有花”的景观氛围。

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在象州路开展街面提升行动,更新店招店牌,配合区街合一党群中心整体氛围,更新绿化布置,打造以火红南天竹为特色的绿化景观。专班推进“一环一河”重大项目,做好征收范围核定、评估等相关工作。回应居民区需求,在一村等6个小区见缝插针新建37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新城路与合浦路交叉口布局105个智慧停车服务泊位,优化老城区配套停车布局。针对四村居民区部分雨污水管道塌陷堵塞导致小区积水、影响居民出行的情况,启动应急维修,化解居民困扰。

“一网统管”全面集成。推进“多网融合”,实现党建网格与河长制、林长制、街长制等各条线网格的融合,配齐配强23个职能部门的专职网格员,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闭环工作机制。依托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坚持横向延伸、纵向到底的原则,明确划分居民区“微光网格责任田”,开展责任区域不推卸、职能协作共担当的“微光行动”,打响热线服务品牌;“12345”热线工单工作满意率持续提升,进入全区第一梯队。坚持做好“多格合一”,解决一批城市管理顽疾。

(四)统筹兼顾夯实安全基础,社会环境稳定向好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检查验收。提升社区“人防”效能,创新成立房产中介联盟、滨海骑手联盟,发挥新兴行业和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进“技防”全覆盖,探索运用“电动自行车+无人机”巡防模式,落实“满天星”建设要求。构建“物防”安全防线,对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全量落实平安屋入驻,增设4个警务室,在隆安路推动“撒点式”岗亭布局,全面推动“四防四卫”防控体系建设。

矛盾纠纷加强防范。创新形成“一平、二听、三疏、四调、五解、六回访”信访工作“六步法”,完善“提、议、决、办、评”协商议事“五环节”和依法民主协商议事流程图。在全区创新打造“石话实说”人民意见征集品牌,进一步形成1+3+26+X的站点覆盖以及百名人民意见征集员的新局面。引入“三所联动+”概念,联合区级调解组织、商户自治组织、利益相关方等力量共同参与矛盾化解,打造夜间调解工作室,制定《石化街道“三所联动”工作规范》,社会面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与重点企业和消防重点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安全检查56次、检查单位场所114家。深化“中心+社区站点”的社区消防安全布防体系,新建1个“升级版”社区联勤微型消防站,提升“小火自救”能力。制定落实“飞线充电”整治方案,加大宣传检查整改力度,开展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增配工作,在10个小区安装插座1900余个;居民区违规充电数从年初1100余起降到300多起。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对310户燃气用户开展专项检查,排查整改隐患。聚焦金卫三组等重点区域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更新完善“一户一档”,对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明确责任人即刻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五)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政治建设更加有力。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街道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法治建设纵深推进。加大政府性合同法治审核力度,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发布石化街道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制定《石化街道办事处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规则(试行)》等制度文件,提升行政执法精准度。创新形成《石化街道城市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百姓问题指南》,梳理违法行为的处置要点、规程和部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城市精细治理。

作风建设不断强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四风”纠治。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创新开展“自省、互提、共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促进作风和效能提升。深入开展大兴调查研究,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一个课题开展调研,确定以“爱心点名”、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等为调研方向的12个课题,并广泛征集微课题,形成“12+64”的课题调研模式,共开展调研236次。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特别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面对金山区“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街道在公共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区功能品质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尚有差距;社区的安全本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共同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政务服务效能仍需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尽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石化街道办事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扣区委“聚焦发展、聚力转型”工作主线,以落实“聚焦发展 聚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全力做好“安”“居”“乐”“业”四篇文章,努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一个有花有海、有光有爱的社区,加快建设“美丽家园、幸福社区、魅力街道”。

(一)坚持抓推进、强落实,扛起社区治理“新使命”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拓展社区自治平台。深化社代会制度,发挥社委会作用,组织社区代表与驻区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探讨解决社区问题。用好楼组会客厅、居民协商工作坊等议事平台,激发社区治理主体动能,发挥各类社区主体共商共治作用,加强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营造良好自治氛围。探索制定社区物业工作会商机制,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多方顺畅沟通,更高效、及时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提升自治主体能力。推进“社治主理人”培育项目,开展能力提升系列培训,通过“理论+实践”模式,依托社区治理微项目服务群众、推动工作、解决难题,增强自治主体队伍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深化推进“一街三长”工作制度在高品质美丽街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提升以店主代表为主体的自治能力。开展金山名人挖掘和联系走访工作,激发达人、能人、名人的故乡情、家国心,为金山转型发展和街道社区发展凝聚力量。

优化社区发展环境。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为街道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加大对贸中广场等原核心商业街区的开发利用,探索引入精品酒店业态。对接拥有较多经营性资产的国企,合理盘整资产,探索婚庆文化产业集中入驻卫零路-金一路区块可能性,打造滨海“漫”生活样板。深化“啄木鸟”法治体检工作,探索导入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初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人事合规等专项法律服务。提高经济小区招商引商、安商稳商和服务企业质量。

(二)坚持抓民心、强服务,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民生服务供给。依托日间照料、健康驿站、乐享空间等设施,完善睦邻中心管理体系,用好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依托“爱心点名”行动2.0版本、“爱·多一点”等为老服务项目,提升老年居民获得感。完善老年助餐服务,新建2个助餐点,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建设社区食堂。深化“全岗通”工作,在开展基层减负的基础上,将为民服务事项、条线政策、特殊案例处置等汇编成册,推动居民区社工窗口办理能力由“单一型”向“全能型”发展。

完善文明实践体系。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区位优势,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弘扬时代新风。立足“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圈“两圈融合”,在文明实践的阵地建设、功能设置、志愿服务、亮点打造等方面拓面提质,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调动辖区党建联建、企地共建单位积极性,共同彰显具有石化街道特色的文明实践底蕴。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弘扬“衔石填海 崇德向善”社区精神,深化“滨海华韵”传统文化品牌,重点建设麦秆画和龙头风筝非遗文化品牌、市民修身行动品牌、好人文化品牌等,不断提升社区软实力。完善文化配送体系,继续打响“湾区·芯”草坪音乐会,加大“合唱”品牌建设力度,开展“校园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供给。聚焦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大力推广八段锦、太极等健身活动。

(三)坚持抓建设、强管理,提升城市发展“新动能”

聚焦“急难愁盼”,立足品质社区,增强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把街道的“功能”补起来、“颜值”提上来、“气质”显出来。

持续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在滨海地区总体规划的指引下,积极配合市区相关部门,有序推进浦南东片南排通道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市域铁路金山至平湖线相关工作,同步研究谋划“一环一河”、金平线建设后沿线地块的建设利用,提升卫二路沿河绿带品质,以现有涟园为辐射点,串联临桂路沿河通道、滨海公园、鹦鹉洲和青年林的成片效应,实现“蓝绿交织、海陆呼应、绿带环城”的宜居城市格局。

持续改善街区人居环境。以雨污混接普查滨海地区试点和小餐饮排水许可证办理等工作为契机,加强餐饮服务行业治理,进一步规范街道小餐饮户排水行为和油烟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探索市场区域商业自治共同体建设,激发各业主主体责任意识,抓住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实施契机,捋顺物业管理权责,提升市场周边市容环境水平,切实解决居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点带面”助力环杭州湾地区环保一体化协同治理。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溢出效应,积极融入滨海地区开发建设。以城市更新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路段口袋公园等绿化提升,与“一街一花”主干道等连线成片形成“路上有花、墙上有画”的城市绿带。深入分析停车供给问题,协调辖区内各类停车资源,优化完善停车设施布局,逐步缓解区域性停车矛盾,织补公共空间服务功能,并依托城镇道路等资源,规划滨海风情骑行道和步行道的健康慢行交通网络,焕亮城区崭新面貌。

(四)坚持抓预防、强基础,迎接韧性安全城市“新挑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健全完善防控体系。加强城市社会精细化治理“1+1+1”立体联防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多网融合,探索建立街区治理街长制,将2234个商铺融入现有的98个街区治理网格,激发店主动力,联合职能部门、物业等设立街长,将发现问题与“12345”平台衔接形成闭环。建立滨海“骑手联盟”,凝聚新兴行业力量,完善16个“骑士驿站”,组织动员辖区230多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组建巡防“骑兵”,及时发现并上报情况。建立“无人机”巡防模式,尝试使用无人机对违章搭建、跨门营业、乱堆物等城市顽疾开展巡防,提高问题发现响应速度,并与联勤联动平台衔接,及时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强化源头治理,深入排查化解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广信访工作“六步法”,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依托“一中心三站点六区域X个联系点”,全面打响“石话实说”人民建议征集阵地建设,推动实现征集方式多元化、建议来源多样性、阵地建设多布点。按照依法协商议事“五步法”,放大“1+1+X滨海有约”居民公约效应,助力解决居民身边的社区治理难题。

守护安全发展底线。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升级版”微型消防站实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应急救援“救早、灭小、控初期”效果。巩固燃气安全整治成效,配合区级部门推进“瓶改管”工作,全面提升辖区燃气安全防控能力。结合“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扩大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持续做好“飞线充电”综合整治工作,有效遏制辖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

(五)坚持抓作风、强效能,深化人民满意政府打造

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强烈的自觉、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行动,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政治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忠诚干净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中。

加强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3+1”法治保障体系,健全法律顾问履职评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深化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严把行政执法事实关、程序关、法律关。梳理形成一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指引,把法治理念贯穿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续推进精文减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优作风。加强内控内审,规范财政资金使用,坚持用政府“紧日子”保障人民“好日子”。

名词解释

1.居委会“8+3”错时工作制:即在白天8小时工作时间基础上,向晚上延伸3个小时,向居民提供事项咨询、业务办理及特色志愿服务等。

2.“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指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就业创业等多元功能,形成职住平衡的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社区。

3.“一网通办”:是指依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4.“一网统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决定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5.“满天星”:是指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增设一定数量的监控探头,实现辖区监控网络全覆盖。

6.“一街三长”:即在商业街区设立街道街长、社区街长和商户街长。

7.依法协商议事“五步法”:是指“提、议、决、办、评”协商议事五步法,即畅通“民事民提”“四个渠道”;严格“民事民议”“三项把关”;明确“民事民决”“两类处置”;组建“民事民办”“一支队伍”;实现“民事民评”“异议为零”。

8.“1+1+X滨海有约”居民公约:是指每个居民区有1份居民公约、1份务实管用的公约细则及X份其他公约专项细则。

9.“3+1”法治保障体系:“3”即重大行政决策法治评估机制、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制度、办事处协议法治审核制度,“1”即司法所长、法律顾问列席街道决策会议制度。

10.“四责协同”:是指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有机协同、合力运行的责任落实机制。

11.“三个转型”:是指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

12.“两区一堡”:是指努力成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载区、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13.“三个湾区”:是指活力湾区、美丽湾区、幸福湾区。

公众意见

公文pdf展示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