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朱泾镇政府关于印发《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的通知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默认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人民政府
-
长期公开
-
TH352100120240401
-
其他
-
2024年11月26日
-
2024年11月26日
-
主动公开
-
朱镇府〔2024〕81号
-
产生后20个工作日内
-
其他
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村(居)委会:
现将《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5日
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
为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使用机制,适应人员转移、避难安置的需要,确保人员转移和安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依据《金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金山区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金山区朱泾镇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和规定的要求,结合辖区内应急避难场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依托学校等场所,按照《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本辖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处,避难面积385063平方米。学校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教室、场馆)主要用于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应急避难,室外应急避难场地(操场、球场)主要用于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难。
本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于各个区域,采取就近分配与灵活调配相结合方式,根据灾害发生规模和区域分布科学分配受灾居民安置工作。
当避难人数超出辖区内避难场所可容纳人数时,向区级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协调其他街镇避难场所接纳。
各场所避难面积、设施设备情况见附件1。
二、组织指挥
(一)工作机构
朱泾镇人民政府负责指挥本镇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具体编成如下。
指挥长:由朱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
副指挥长:由镇各分管领导、8所学校校长、金山体育馆负责人担任;
指挥部成员:由镇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武装部、平安建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总工会、团委、妇联、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泾派出所、新农派出所、朱泾市场监管所、8所学校、金山体育馆等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组成,具体见附件4。
指挥部设立位置:指挥部总部设于镇政府2号楼,各学校、金山体育馆避难场所启用后应设立临时指挥区。
(二)职责分工与任务
指挥部下设协调联络组、安置工作组、医疗救护组、社会治安组、宣传动员组、综合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组长及成员由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避难场所人员组成,具体职责分工与任务如下。
1.协调联络组
由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学校、金山体育馆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场所启用,发布启用通告,通知各组人员展开场所启用工作;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场所启用前的人员到位、安全检查、道路疏通、供水供电等准备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应急避难场所情况统计报告等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2.安置工作组
由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牵头负责,武装部、党政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学校、金山体育馆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细分安置区域、设置标志标识牌,安置受灾群众;启用、增设场所内相关设施,必要时开启应急电机、深水井等,负责组织、协调避难场所内被破坏的供水、供电、通信设施进行抢修,保障避难场所内灾民的生活用水用电和通信畅通。小组联络员为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1)避难场所设施启用。由学校、金山区体育馆、武装部、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公用事业单位、维保单位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与任务是:学校和金山体育馆负责场所内设施设备的启用,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配合镇安全部门、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和相关供水、供电、通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落实避难场所的广播设备、腾出避难场所指挥区空间,在指定位置开设应急广播室,并做好现场应急广播的播音解说工作;配合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落实避难场所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市、区两级临时帐篷、行军床、床垫等应急物资调拨情况,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武装部负责组织应急队伍进行搭建和铺设,为灾民提供基本住宿条件;设置标志标识牌。
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协调自来水公司保障避难场所内供水设施、淋浴设施快速安装启用,保障灾民用水供应,应急供水区域水龙头安装,并配合防疫部门现场检验应急供水水质;协调电力公司安装维护电力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必要时开启应急发电机、深水井或储水箱等,确保应急供水供电。
(2)灾民安置。由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学校等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收灾民并做好登记,按照区域区分,引导灾民有序进入避难场所指定区域。
(3)生活安置。由党政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发放,保证灾民的饮食。并根据季节,调拨发放生活用品,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暑、防蚊、防冻措施。
3.医疗救治组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金朱环卫等配合。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医务室开设医疗点、应急救护站,做好现场受伤灾民救护及转运,做好灾民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负责避难场所的卫生防疫、消毒,检查、监测场所内的饮用水源、食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障药品、医疗器械的供给,做好心理干预和帮助等工作。金朱环卫负责避难场所生活垃圾处理,移动厕所调运、安装,粪便处理,清洁卫生等工作;在避难场所指定位置设立垃圾收集设施,按时清运垃圾,确保避难场所内的环境卫生。小组联络员为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4.社会治安组
由平安建设办公室牵头负责,朱泾派出所、新农派出所等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根据疏散安置指令,协调居委会、派出所动员小区居民、周边商铺和企事业单位服从转移安置工作,要逐户检查,以防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避难场所及周边的安全工作,维护避难场所治安;加强交通疏导和管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重点部位和物资、设施的值班巡逻和警戒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人。
5.宣传动员组
由党群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工作办公室、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避难场所的动员、宣传教育、完善新闻管制、灾情发布等工作,制止各种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的秩序;积极稳妥地开展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等宣传教育,提高灾民战胜灾难的意志。社会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邻近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为避难场所提供服务,临时指挥区应设咨询处,做好所在居民区的居民的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和咨询服务工作。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组建每个避难场所相应的临时指挥区工作人员排班表,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到场与安置工作组共同完成受灾居民安置生活。小组联络员为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人。
6.综合保障组
由党政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公用事业单位、通讯单位等相关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安置期间的通信联络保障;负责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常规储备、供应、调运、接收、发放、回收等工作;负责安置期间的供水供电保障;负责安置期间的交通运输保障;负责避难场所启用后的经费结算和其他所需器材物资保障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
(1)通信信息保障
指挥部成员利用移动电话、电信网络、北斗减灾信息终端等方式,保持与区级应急指挥部、各小组联络员的通信联络,各小组指定相应人员担任通信员,负责保持与安置灾民、各联络员等人员的运动通信联络。灾民所需对外通信联络依托本人移动电话和安置区固定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供水供电保障
由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协调供电部门负责避难场所内照明布设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暂时无法恢复供电的,启用应急发电机组,确保应急时的供电。依托自来水管网系统供水,当自来水管网遭到破坏时,立即启用深水井或地表水源,确保灾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3)交通运输保障
避难场所运行期间运输物资和人员所需车辆,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保障,优先安排安置人员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线路,必要时,派出所协调交警部门对现场及相关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开设应急专用通道,确保安置工作安全、快速。
(4)物资经费保障
以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为依托,由党政办公室负责辖区避难人员安置所需相关基本生活用品等物资的协调保障,做好避难人员安置所需物资的储备和应急供应。朱泾市场监管所应对供应商物资价格进行指导,避免出现灾时哄抬物价现象。
(5)其他保障
安置期间其他所需物资和器材,由工作组各部门协调保障。
三、管理和启用关闭
(一)日常管理
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平时服务于本身原有功能。场所管理由区教育局、区体育局纳入行政管理体系,负责落实日常管理经费,区、镇适时检查督导;朱泾镇负责组织编制、发布《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
学校、金山体育馆管理方是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主体,负责日常管理,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协助做好演练、应急启用相关保障。
(二)启用准备
应急避难场所启用,由区级应急指挥部或镇应急指挥部发布决定,场所管理单位配合。
1.组织准备
(1)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一次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准备会议,统筹布置各项准备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期间的现场管理工作。
(2)组织排摸本行政区内需转移安置人员,统计人员数量。
(3)检查本行政区内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状况,结合突发事件特点,选择适合的应急避难场所。
(4)根据应急避难场所保障能力,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居委会、行政村或企事业单位等为基本单元,规划转移安置路线,制定转移安置方案。
2.设施准备
(1)对应急避难场所内供排水、照明、通风、通信、排污等设施进行预启用检查,确保安全可用。
(2)加强与供水、供电、供气等保供单位联系,制定紧急维修供应方案。
(3)对应急避难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场所通风。
3.物资准备
(1)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方式,充分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发放功能,进行物资前置。
(2)根据安置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折叠床,席垫、棉被(毛巾被)等基本生活物资,优先满足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
(3)适当准备常用药品、酒精等卫生医疗物资。
四、转移安置
(一)根据区级应急指挥部下达的人员转移安置行动指令或者镇应急指挥部决定的转移安置计划,确定转移时间、转移人数、完成时限。
(二)引导受灾人员有序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要立刻开启所有出入口,启动设施设备。
(三)组织村(居)委会及有关单位指派专人逐户检查,以防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服务管理
(一)安置人员服务
1.提供符合卫生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和饮用水,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兼顾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鼓励采取集中配送的盒饭制方式,确保受灾群众基本饮食需求。
2.一般采取床位方式,原则上尽可能按照家庭(户)为单位安置,对于特殊人群应当给予重点保障。
(二)安置人员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人员管理,预警解除、应急结束前,原则上不得擅自离开场所,特殊原因离开场所要严格审批、注明去处。
(三)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场所安全管理,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对场所内用电、用火等安全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六、善后处置
(一)人员返回
依据转移安置行动指令发出主体不同,区级应急指挥部评估突发事件危害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发布人员转移安置行动结束指令后,或者经镇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组织转移安置人员撤出应急避难场所、返回原住地。
(二)补充维护
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整理清洁,补充维护应急避难场所物资设施,恢复应急避难场所常态。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镇城安办组织编制,经镇政府批准,并报区应急管理局备案。应适时组织方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案修订
镇城安办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评估本预案。
(三)预案施行
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表
2.朱泾镇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
3.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流程
4.朱泾镇人员转移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工作通讯录
5.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人员就近安置一览表
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村(居)委会:
现将《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5日
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
为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使用机制,适应人员转移、避难安置的需要,确保人员转移和安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依据《金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金山区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金山区朱泾镇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和规定的要求,结合辖区内应急避难场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避难场所基本情况
依托学校等场所,按照《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标准》,本辖区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1处,避难面积385063平方米。学校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教室、场馆)主要用于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应急避难,室外应急避难场地(操场、球场)主要用于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难。
本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于各个区域,采取就近分配与灵活调配相结合方式,根据灾害发生规模和区域分布科学分配受灾居民安置工作。
当避难人数超出辖区内避难场所可容纳人数时,向区级应急指挥部报告,请求协调其他街镇避难场所接纳。
各场所避难面积、设施设备情况见附件1。
二、组织指挥
(一)工作机构
朱泾镇人民政府负责指挥本镇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具体编成如下。
指挥长:由朱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
副指挥长:由镇各分管领导、8所学校校长、金山体育馆负责人担任;
指挥部成员:由镇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武装部、平安建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总工会、团委、妇联、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泾派出所、新农派出所、朱泾市场监管所、8所学校、金山体育馆等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组成,具体见附件4。
指挥部设立位置:指挥部总部设于镇政府2号楼,各学校、金山体育馆避难场所启用后应设立临时指挥区。
(二)职责分工与任务
指挥部下设协调联络组、安置工作组、医疗救护组、社会治安组、宣传动员组、综合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组长及成员由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避难场所人员组成,具体职责分工与任务如下。
1.协调联络组
由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学校、金山体育馆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协调场所启用,发布启用通告,通知各组人员展开场所启用工作;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场所启用前的人员到位、安全检查、道路疏通、供水供电等准备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应急避难场所情况统计报告等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城市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2.安置工作组
由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牵头负责,武装部、党政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学校、金山体育馆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细分安置区域、设置标志标识牌,安置受灾群众;启用、增设场所内相关设施,必要时开启应急电机、深水井等,负责组织、协调避难场所内被破坏的供水、供电、通信设施进行抢修,保障避难场所内灾民的生活用水用电和通信畅通。小组联络员为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1)避难场所设施启用。由学校、金山区体育馆、武装部、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公用事业单位、维保单位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与任务是:学校和金山体育馆负责场所内设施设备的启用,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配合镇安全部门、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和相关供水、供电、通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落实避难场所的广播设备、腾出避难场所指挥区空间,在指定位置开设应急广播室,并做好现场应急广播的播音解说工作;配合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落实避难场所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市、区两级临时帐篷、行军床、床垫等应急物资调拨情况,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武装部负责组织应急队伍进行搭建和铺设,为灾民提供基本住宿条件;设置标志标识牌。
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负责协调自来水公司保障避难场所内供水设施、淋浴设施快速安装启用,保障灾民用水供应,应急供水区域水龙头安装,并配合防疫部门现场检验应急供水水质;协调电力公司安装维护电力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必要时开启应急发电机、深水井或储水箱等,确保应急供水供电。
(2)灾民安置。由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社会工作办公室、学校等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收灾民并做好登记,按照区域区分,引导灾民有序进入避难场所指定区域。
(3)生活安置。由党政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组织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发放,保证灾民的饮食。并根据季节,调拨发放生活用品,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采取必要的防暑、防蚊、防冻措施。
3.医疗救治组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金朱环卫等配合。主要任务是,依托学校医务室开设医疗点、应急救护站,做好现场受伤灾民救护及转运,做好灾民基本医疗服务工作;负责避难场所的卫生防疫、消毒,检查、监测场所内的饮用水源、食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障药品、医疗器械的供给,做好心理干预和帮助等工作。金朱环卫负责避难场所生活垃圾处理,移动厕所调运、安装,粪便处理,清洁卫生等工作;在避难场所指定位置设立垃圾收集设施,按时清运垃圾,确保避难场所内的环境卫生。小组联络员为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负责人。
4.社会治安组
由平安建设办公室牵头负责,朱泾派出所、新农派出所等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根据疏散安置指令,协调居委会、派出所动员小区居民、周边商铺和企事业单位服从转移安置工作,要逐户检查,以防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避难场所及周边的安全工作,维护避难场所治安;加强交通疏导和管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重点部位和物资、设施的值班巡逻和警戒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人。
5.宣传动员组
由党群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工作办公室、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避难场所的动员、宣传教育、完善新闻管制、灾情发布等工作,制止各种谣言的传播,稳定避难场所的秩序;积极稳妥地开展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等宣传教育,提高灾民战胜灾难的意志。社会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邻近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为避难场所提供服务,临时指挥区应设咨询处,做好所在居民区的居民的心理疏导、情绪安抚和咨询服务工作。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组建每个避难场所相应的临时指挥区工作人员排班表,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到场与安置工作组共同完成受灾居民安置生活。小组联络员为党群工作办公室负责人。
6.综合保障组
由党政办公室牵头负责,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公用事业单位、通讯单位等相关部门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安置期间的通信联络保障;负责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常规储备、供应、调运、接收、发放、回收等工作;负责安置期间的供水供电保障;负责安置期间的交通运输保障;负责避难场所启用后的经费结算和其他所需器材物资保障工作。小组联络员为党政办公室负责人。
(1)通信信息保障
指挥部成员利用移动电话、电信网络、北斗减灾信息终端等方式,保持与区级应急指挥部、各小组联络员的通信联络,各小组指定相应人员担任通信员,负责保持与安置灾民、各联络员等人员的运动通信联络。灾民所需对外通信联络依托本人移动电话和安置区固定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供水供电保障
由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协调供电部门负责避难场所内照明布设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暂时无法恢复供电的,启用应急发电机组,确保应急时的供电。依托自来水管网系统供水,当自来水管网遭到破坏时,立即启用深水井或地表水源,确保灾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3)交通运输保障
避难场所运行期间运输物资和人员所需车辆,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保障,优先安排安置人员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线路,必要时,派出所协调交警部门对现场及相关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开设应急专用通道,确保安置工作安全、快速。
(4)物资经费保障
以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为依托,由党政办公室负责辖区避难人员安置所需相关基本生活用品等物资的协调保障,做好避难人员安置所需物资的储备和应急供应。朱泾市场监管所应对供应商物资价格进行指导,避免出现灾时哄抬物价现象。
(5)其他保障
安置期间其他所需物资和器材,由工作组各部门协调保障。
三、管理和启用关闭
(一)日常管理
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平时服务于本身原有功能。场所管理由区教育局、区体育局纳入行政管理体系,负责落实日常管理经费,区、镇适时检查督导;朱泾镇负责组织编制、发布《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
学校、金山体育馆管理方是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主体,负责日常管理,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协助做好演练、应急启用相关保障。
(二)启用准备
应急避难场所启用,由区级应急指挥部或镇应急指挥部发布决定,场所管理单位配合。
1.组织准备
(1)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一次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准备会议,统筹布置各项准备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期间的现场管理工作。
(2)组织排摸本行政区内需转移安置人员,统计人员数量。
(3)检查本行政区内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状况,结合突发事件特点,选择适合的应急避难场所。
(4)根据应急避难场所保障能力,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居委会、行政村或企事业单位等为基本单元,规划转移安置路线,制定转移安置方案。
2.设施准备
(1)对应急避难场所内供排水、照明、通风、通信、排污等设施进行预启用检查,确保安全可用。
(2)加强与供水、供电、供气等保供单位联系,制定紧急维修供应方案。
(3)对应急避难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措施,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场所通风。
3.物资准备
(1)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方式,充分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发放功能,进行物资前置。
(2)根据安置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折叠床,席垫、棉被(毛巾被)等基本生活物资,优先满足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
(3)适当准备常用药品、酒精等卫生医疗物资。
四、转移安置
(一)根据区级应急指挥部下达的人员转移安置行动指令或者镇应急指挥部决定的转移安置计划,确定转移时间、转移人数、完成时限。
(二)引导受灾人员有序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要立刻开启所有出入口,启动设施设备。
(三)组织村(居)委会及有关单位指派专人逐户检查,以防遗漏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服务管理
(一)安置人员服务
1.提供符合卫生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和饮用水,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兼顾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鼓励采取集中配送的盒饭制方式,确保受灾群众基本饮食需求。
2.一般采取床位方式,原则上尽可能按照家庭(户)为单位安置,对于特殊人群应当给予重点保障。
(二)安置人员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人员管理,预警解除、应急结束前,原则上不得擅自离开场所,特殊原因离开场所要严格审批、注明去处。
(三)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场所安全管理,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对场所内用电、用火等安全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六、善后处置
(一)人员返回
依据转移安置行动指令发出主体不同,区级应急指挥部评估突发事件危害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发布人员转移安置行动结束指令后,或者经镇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组织转移安置人员撤出应急避难场所、返回原住地。
(二)补充维护
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整理清洁,补充维护应急避难场所物资设施,恢复应急避难场所常态。
七、附则
(一)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镇城安办组织编制,经镇政府批准,并报区应急管理局备案。应适时组织方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案修订
镇城安办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评估本预案。
(三)预案施行
朱泾镇突发事件人员转移安置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表
2.朱泾镇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
3.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流程
4.朱泾镇人员转移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工作通讯录
5.朱泾镇应急避难场所人员就近安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