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域包含廊下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廊下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廊下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廊下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成于2006年7月,是金山区第一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市政府把一些为民服务职能通过协调、整合,不断下沉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受理,通过近几年的标准化建设,廊下镇受理中心已初步建设成为涵盖劳动、民政、工会、残联、公安、卫计等等10几个条线,办理167个大项、400余个小项业务的综合性为民服务平台。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0名,在编10名,社工9名,非编1名。中心班子成员3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严格按照市联席办标准化建设规定,落实全市通办、收受分离、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人员实行同工同酬。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6:30;双休日和国定假日:8:30-11:30

咨询电话:021-57395078     办公地址:金山区廊下镇景乐路228号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景乐路228号3号楼底楼,邮编201516,联系电话:57395078,公交线路:镇区1路、2路、3路、4路、5路、金石线、金张卫线、莲廊线,公众号二维码:

201809290958206772.jpg

  廊下镇位于金山区中部偏西南,东与张堰、金山卫镇为邻,南与浙江省平湖市新仓、广陈镇相望,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北与吕巷镇相连。廊下地区在6000年前已成陆。1993年9月,廊下撤乡建镇,建立廊下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居委会)管理体制。2003年8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廊下挂牌,正式实行“镇区合一”行政管理体制。廊下镇域面积46.87平方公里(金山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3.8万人,户籍人口3.1万人,是上海市9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和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国文明镇。

  2003年“镇区合一”以来,在市、区各级的指导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抓住“聚集廊下”的战略机遇,带领全镇干群奋力拼搏,实施了“农业立镇、旅游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举农业旗、走旅游路、唱文化戏、打廊下牌”的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了“三区二带一基地”(种源农业集聚区、中央厨房集聚区、乡村旅游度假区、金廊公路沿线优质蔬菜产业带、金石公路沿线经济果林产业带、万亩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新农村建设方面,从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小镇,逐步成为上海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窗口。去年,廊下郊野公园于10月底顺利开园试运行,成为全市第一个开园的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突出“农”字特色,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是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主题农场”型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建设是廊下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和契机,我们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在保留农村生产、生活功能的基础上,着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及休闲旅游的生态空间的需求,主动把自己定位于金山乃至上海的“厨房、菜园、后花园”,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我们要同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郊野公园建设,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郊野单元规划2.0版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机制等有利政策迭加,实现“两园”融合,协调发展,走以农养农的纯农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态化、农民职业化,把廊下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马拉松城镇”。


  设引导咨询台1个、前台(受理大厅)和后台(内部办公)两大工作区域。前台受理大厅共设综合受理了(包括劳动保障、医疗事务、计划生育、社保卡证制作等)5个综合服务窗口;专项受理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保险)2个服务窗口。大厅中间设有休息等候区。

  主要开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工会互助、减灾救灾、助老助残等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就业援助、来沪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纠纷调处等社区劳动就业服务;

  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申请受理等社区住房保障服务。